从高空俯瞰,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和天津张贵庄污水处理厂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发展集团投资的近35万平米的光伏“蓝海”正吸收着阳光,源源不断输出洁净“绿电”,每年有效发电量近3000万度,减少标准煤消耗万余吨,让曾经的“耗能大户”摇身成为绿能园区。
铁建重工屋顶光伏
正值光伏行业颠覆性调整的关键节点,这些减碳、节能的数据来之不易,每一度绿电的背后都与蕴含着发展集团与市场赛跑,抢抓政策红利“窗口期”的创新实践。
2025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项目仍可享受 “全额上网” 模式,电价收益稳定。这一政策引发了全国“抢装潮”,组件价格飙涨20%、订单毁约频发、施工成本暴涨35%……
然而,正在政策红利“窗口期”关闭的前夕,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两个分布式光伏项目相继顺利并网。4月18日,天津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光伏并网发电;4月29日,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张贵庄二期分布式光伏
当工期遇上“抢装潮”,他们开展了一场与市场赛跑的“速度博弈”。值得探究的是,两个项目仅用90天时间,就实现了从开工到并网的目标,且光伏组件综合采购成本降低15%、交付周期缩短30%。
从3月份开始,面对行业的特殊情况,各大光伏厂商调整排产策略,导致光伏组件单价相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参考价大幅上涨,且出现一块难求的局面。针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发展集团通过强有力的商业谈判和供应链管理,打出一套精细化保供组合拳,既实现了保供,还做到了控价,把“抢装潮”对项目推进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光伏板组件封装
在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光伏项目采购的商务谈判中,发展集团与供应商达成分布式项目按照集中式调价条款,合理避开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的动态调价机制。他们还采取“订单+现货”的组合采购策略,分散供应风险,最终在保证出厂合格率超99.9%的基础上,将供货周期缩短了25%。
派专人驻厂盯控发货进度
为了应对价格波动,所属网信科技以数据驱动支撑动态议价破局,动态监测“价格-库存-需求”,通过跟踪交易数据、追踪组件厂商排产计划,预判可能的价格窗口期。在天津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分布式光伏项目采购阶段,主动开展实时集中议价谈判,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保障了项目顺利并网。
从分布式能源看发展,看的是企业对行业的敏锐研判,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能力。作为中国铁建战新产业的开拓者,未来发展集团将把“能源”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赛道,把“创新”作为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抓手,将全面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项目全周期,为中国铁建战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