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褪去铅华,绵延千里的丝路古道风沙漫卷。党河,这条源自祁连雪山、流经戈壁、最终消隐于沙漠的内陆河,是敦煌千年不衰的命脉所系。从冰川到绿洲,从戈壁到城市,党河一头连着文明,一头连着发展,润泽敦煌2000多年,孕育出厚重绚烂的敦煌文化。
党河水源头(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敦煌的兴衰与水唇齿相依。“无水则丝路断”,两千多年来,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张、气候变化,如同三把重锁,紧紧扼住了党河的咽喉。为了避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1975年甘肃省及敦煌当地政府决定兴修水库,采用“大会战”模式,数千敦煌民众参与义务劳动。鏖战十年,一座高46米,顶宽11米的中型水库于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控制灌溉面积可达40万亩,解决了敦煌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用电问题,让月牙泉重新倒映出沙山,也锻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党河精神。
党河水库(来源于网络)
如今,党河水库已持续对敦煌供水近半个世纪,泥沙淤积严重,出现了河道来水充沛时“蓄不住”、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紧张时“供不上”等突出问题。为尽快填补敦煌市和肃北县每年5000多万m³的缺水量缺口、保障党河水库蓄水充足,50年后,发展集团牵头组建的“铁建新兵”迎难而上,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实施党河上游水峡口水库,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建成后,该水库将与党河水库实现双库联调、水源互济,构建城市多水源保障体系,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供水区域联合调蓄
党河水峡口水库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破解丝路复兴的生态难题。水库设计总库容3326万立方米,每年新增2亿m³调水能力,相当于20个西湖的水量。项目建成后可在保障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内自来水厂实现全天候引水,为敦煌市、肃北县城增加“一轮次”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打开工农业生产新的空间。水库形成的水体也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温度,为莫高窟壁画、彩塑创造更有利的微环境,更好守护水脉和文脉。
下一步,发展集团将探索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推动精细化治水,以科技之力守护敦煌水源,以创新之智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并持续塑造引调水、水环境治理、水务运营等新业态,输出优质“铁建方案”,为守护国家水安全作出更大贡献!